房天下 >资讯中心 > 评论 > 正文

李宇嘉:认清土地双重功能是土地审计第一步

每日经济新闻  2014-08-22 09:23

[摘要] 审计署首次对土地财政“摸家底”式的大审计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重点是土地出让金收支情况。目前,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干预经济社会、实现经济功能和履行政府公共职能最强有力的工具。但是,对于土地出让金的审计力度与其影响力和地位似乎并不相适应。

审计署首次对土地财政“摸家底”式的大审计将在范围内展开,重点是土地出让金收支情况。目前,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干预经济社会、实现经济功能和履行政府公共职能最强有力的工具。但是,对于土地出让金的审计力度与其影响力和地位似乎并不相适应。

针对政府部门的审计属于“功能性审计”,即审查其经费收支是否合乎政府职能范畴,笔者认为首先需要厘清政府在土地收支领域的职能,这就涉及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问题。我国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的职能有两个:一个是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融资,即依靠国有土地一级垄断的出让,配合银行抵押贷款融资,筹集资金来建设城市基础服务设施;另一个就是通过工业地价减免、、土地整理、和工业配套来建设园区,补贴工业企业,提高招商引资吸引力,促进税收增长和扩大经济总量。

土地收支的功能既有服务民生的属性,即“公共财政”,也有“生产型财政”的属性。本质上,土地出让收入属于地方政府除税收之外的“第二财政”,原因有两个。首先,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央拿走了税收的“大头”,地方留成的税收部分只能用来“吃饭”。同时,在自主发展经济的激励和应对GDP竞赛绩效考核的模式下,地方政府有了自主支配财源的客观诉求。于是,为平衡分税制后的中央地方财政关系,中央将土地出让收入的支配权全部留给了地方;其次,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推进,地方政府大规模招商引资,产生了对于工业园区建设的需求,而后续城市化也进入了全面加速阶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出让土地是当时筹资效率的形式。于是,中央默认地方政府以土地出让收入作为财政的补充,或称“第二财政”,区别于税收财政。

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已经脱离了完全意义上的“公共财政”的内涵,而是公共财政和生产型财政的混合体。更重要的是,土地公共财政的部分也在补贴生产型财政,即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减免工业地价、平整土地和园区配套,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一方面,这对于塑造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主要来自工商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为主的税收收入,在近30年的平均增速达到20%,对于化解分税制改革和城市化后的地方财政风险,促进城市化和新增人口就业,同时确保中央财政收入每年能保持一定增幅,并通过转移支付来平衡地区发展差距,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对于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的审计,不能单靠公共财政这一个维度的职能作为基准,而要从我国市场经济过渡性的特征出发,全面认识土地财政具有公共财政和生产型财政的混合职能,这应该作为审计土地出让的前提或约束条件。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才能全面认识土地出让所承担的综合职能,即解决地方政府财政风险、支持中央财政增长、促进城市化和就业增长、推动出口导向战略等。这样的话,就不能完全按照土地出让纯收入是否满足民生支出的硬性指标作为全面审计的基准。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苏州房天下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